1885年4月,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中规定:朝鲜不再是中国的附属国,中日共管朝鲜大事。这样一来,日本也获得了随时向朝鲜派兵的权利。不久,李鸿章将袁世凯派往朝鲜,而袁世凯不负众望,将朝鲜的政治局面控制得很好,并且在经济上给了朝鲜很多的帮助。
1889年,美、德、俄等国纷纷与日本签约,放弃了他们在日本的特权,而在一年后,英国也同意废弃其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如今的日本,羽翼已丰,今非昔比,它已经成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中国,而对日本还抱有幻想的清政府和李鸿章等人却不知道中日大战一触即发。因为他们的一味退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妥协退让,一再幻想,甲午战争一触即发
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朝鲜政府一边派兵镇压,一边向清政府求援。日本通过情报得知清政府和总理衙门全无准备,他们认为与中国作战的时机已经来到,于是日本天皇决定采取迫诱中国参战的计划。于6月2日,日本内阁决议出兵朝鲜。
日本政府出兵朝鲜时,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向朝鲜派兵。李鸿章面临朝鲜复杂的形势,听信了袁世凯所谓的日本“志在商民,似无他意”的言论,并决定“遣兵代剿”。于是李鸿章在天津检阅海军,并令丁汝昌派海军济远、扬威两舰赶赴仁川、汉城护商,并将派兵前往朝鲜的消息告知了日本,还说等中国军队平定了朝鲜内乱,马上就会撤军。李鸿章的主张得到了光绪帝的认可,光绪帝想要李鸿章派兵尽早扑灭朝鲜东学党起义的烈火,从而维护朝鲜封建统治和中朝的宗藩关系。光绪帝和李鸿章的遣兵代剿策略,中了日本人的诡计,因为这个策略既粗暴地干涉了朝鲜的内政,又给日本挑动战争以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