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皇帝和收故土都办不到,唯有这个计策。
潞王点头:“好吧。不知道谁可以担任使者?”
马士英提议:“陈洪范可以担当重任,老人家曾出使过京师,也不会觉得陌生。”
众臣都说有道理。
潞王同意,当即命内阁写一份圣旨,让陈洪范拿着,前往南京议和。
话音刚落,有官员道:“启禀王爷,如今内阁只有马士英一个人似乎不妥,请王爷再许一人入阁。”
“这话有道理。”潞王看了一眼马士英,想看他是什么态度。
马士英能有什么态度,好不容易能为内阁首辅,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不过他没有正面反对,而是道:“按照规矩,阁臣必须是翰林院出身,这杭州还有翰林院出身吗?”
翰林院出身的官员,都被杨承应在京师和南京一勺烩了,剩下的要么资历不足,要么威望不够。
“有,”那名官员道,“福建漳州府的黄道周,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后出任庶吉士。”
马士英愣住了。
娘的,怎么把这货忘记了。
潞王点头道:“资历的确够,可以准许入阁。”
“陛下……”马士英想开口说话,却被潞王打断。
潞王道:“此事就这么定了。”
“啊!呃……”马士英没办法了。
正要散朝,紧急军情邸报,送到了朝堂。
议事的时候,送这么一份邸报来,非同小可。
马士英亲自拆开一看,整个人都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