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知与行对立志有所作为的人,都不可或缺。今天,青少年很有必要走出学校的小天地,迈入生活、社会的大世界中。
在书本上学习的同时,杰出人物往往会通过“行”来证实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感,在实践中怀疑,然后在实践中否定或者证实自己的怀疑。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尊为“史家之绝唱”。他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得形象生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岁时的一次全国大游历。游淮阴,他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他瞻仰孔庙,观察儒家习俗;到彭城,他听取汉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他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门……
有了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使司马迁的历史知识为之增多,使生活经验为之丰富,使眼界为之扩大,使心胸为之开阔,同时也使他接触到广大人民的真实生活,体会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愿望。
大诗人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做诗凌相如”。而后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遨游于山水之中,因而才有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气磅礴,才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无尽浪漫,才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妙想象,才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百结愁肠。